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出版视点
文学和影视"互粉"? 《少年派》等原著成畅销书
时间:2013-03-07 21:37:18  来源:   作者:
    第85届奥斯卡奖的小金人已经花落各家,但“奥斯卡效应”依然展现着它的魔力。它在电影方面的风向标意义自不必说,获奖影片的中国引进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图书市场,“奥斯卡效应”也成为一条颇为有效的准则,《少年派》虽然2005年就已引进中国,但一直属于知识青年小圈子的文学读物,李安的电影却让该书走入大众视野,一举成为畅销书。记者发现,在当当网等图书网站上,近期热卖的都是奥斯卡的原著小说,如《林肯》、《刺杀本拉登》、《悲惨世界》等,一些商家甚至将奥斯卡电影的几部原著小说“打包出售”,也获得许多读者的青睐。

在创作方面,文学为影视作品“输液”已经为一种默认的“行规”,但在市场方面,小众的图书如何突破圈子的局限,成为大众读物,却需要依赖大热的影视作品反哺,难怪有媒体提出这样的比喻:文学和影视已经进入“互粉”时代。

借东风

《少年派》小说销量增17倍

如果论及奥斯卡奖对原著小说市场的拉动作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早在2005年底,这本书就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但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少年派》编辑张远帆说:“当时卖了两万册,销量不是特别大,不过口碑挺好的,有一定阅读层次的读者看了后都很喜欢。”但随着2012年11月底电影上映,再加上今年在奥斯卡获奖,使得《少年派》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图书销量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35万册。记者在广州购书中心、方所书店等地发现,在引进文学作品中,除了如《百年孤独》等国际一流作家的常销书,最近卖得火的都是电影的原著小说,《云图》、《霍比特人》等都在畅销书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夺得最佳电影和最佳改编剧本的《逃离德黑兰》虽3月才能与读者见面,但已挂上了接受预订的招牌。

搭上影视作品的顺风车卖书,已经成为图书界一种常规的运作手段。不仅是新书,连已经出版的书也要借着电影的东风重新出版,比如说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改编自马修·奎克的同名小说,该书曾经在2011年引进到国内,翻译为《闪开,让我拥抱幸福》,而该书重新包装再版,显然电影获奖将成为它最好的推广噱头。同样抢着这个时间点再版的还有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出版与李安电影的获奖密不可分:2002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该传记在中国台湾出版,2007年趁着李安的新片《色·戒》上映,这部传记在大陆出版,此次搭着奥斯卡的顺风车再次出版,中信出版社编辑透露,新版的开本和装帧设都将有所变化。

傍电影

文学性最终定胜负

与现时某些明星出书一样,依靠电影作为噱头只能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提供让观众对书感兴趣的途径,但最终要做到不被读者遗忘,还是必须依靠小说本身的文学性和话题性,这也是许多匆匆上马的热门电影改编剧本卖得还不如小说的原因。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上映时,曾经出过一个剧本版的小说,但销量惨淡,甚至还不如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单纯把电影的内容搬到书上没有什么看点,如果说是更丰富写那段历史的话,可能读者感兴趣的会多些。”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小说和电影分属不同的媒介,因此,读者的期待也不甚相同,有时候,甚至出现读完小说,发现和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的情况。比如说去年的话题之作《白鹿原》,在电影中虽然对白鹿两家的历史变迁也有所表现,但归根到底展现的是以田小娥为中心的生存与感情的纠葛,而如果按照陈忠实的原著小说来看,这应该是典型的“男人戏”。近期热映的大片《云图》也引发了有关电影和小说巨大差异的讨论,一些读者认为电影删去了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因此不免让观众觉得支离破碎、难以理解,甚至连感情基调也有所变化,“电影中星美和海柱的爱情故事打动了许多人,但在小说中,他们其实并不是一对,确切地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电影给许多残酷的部分披上了温暖的外衣,而这就失去了小说的部分精髓。”有读者这样评价。而对于原著粉丝的负面评价,《云图》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无法电影化的小说”。

对于电影和小说的这种差异,《西游降魔篇》的作者今何在说:“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电影适合用来表现炫丽的视觉特效,而小说更适合用来体现内在的情感。所以电影和小说可以互相弥补,看过小说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感情,而看了电影则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小说中的世界。”

影视化

小说向剧本方向靠拢

随着影视产业越来越依赖长篇小说,除了单一作品的改编外,图书与影视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魔戒三部曲》都堪称个中典范,魔幻文学庞大的架空世界观培育了一大批粉丝,而这些粉丝又成为影视作品的忠实爱好者,电影、电视的影响力又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最终实现了影视与小说同样受欢迎的双赢局面,而且从宏观的角度看,在影视剧断档的时候,新卷本的小说出炉正好能填补上这个时间差,从而使相关话题保持持续的热度。比如,在《冰与火之歌》同名美剧第二季和第三季美剧连接断档的时候,“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的上市再度抓紧了年轻人的眼球。自2011年《冰与火之歌》卷一同名美剧《权力的游戏》在网上热播之后,《冰与火之歌》的粉丝就呈几何数字不断上涨。去年年底新版《冰与火之歌》图书重新包装上市后,同名美剧第二季也迎来热播并在不少视频网站获得美剧点击率第一的好成绩。图书和美剧的相互辉映造就了《冰与火之歌》炙手可热的市场热度。

这种融合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小说向剧本方向靠拢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这种系列长篇小说中。《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本来就是好莱坞的编剧,因此他的小说画面感强也在情理之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在前四部小说中,尽管用很大的篇幅构建出了令人神往的整个魔法世界,但可以看出,罗琳对于这个魔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包括各人的形象如何,并没有太过详细的描述,作者包括读者关注的重心毫无疑问地落在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的冒险故事上;而自从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版问世,玄之又玄的魔法世界终于有了实体的形象,而JK·罗琳在2003年和2005年所写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明显更加具有实景感,也增加了许多对于类似镜头语言的场景描绘。至于这种变化是罗琳深受电影的影响无意间完成还是有意向剧本靠拢,就不得而知了。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首邑上城38号楼2单元902室 邮编:102600
手机:13641317931 电话:010-61219190 邮箱:bjhanmo@163.com
QQ:349689318 103199698 14143409
京ICP备10008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