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出版动态
两会声音:出版业呼唤更多精品
时间:2013-03-07 21:53:38  来源:   作者:

    当您走进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图书想要挑选一本喜欢的作品时,是否觉得无从下手?看着各类媒体推荐的图书榜单,是不是读完之后并没有觉得特别“惊艳”?随着我们的阅读生活越来越多元化,想真正挑选一本心仪的书变得不太容易了。是书不够好吗?还是茫茫书海人海,好书没有遇上合适的读者?记者带您“到”两会现场,听听全国政协委员们的见解与感受。

  有好书但精品太少

  “当我兴冲冲地走进图书大厦想要找一本好书来读的时候,却发现整架的图书里很难挑出一本好作品,常常失望而归。为什么现在的好作品越来越少了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如今作家和出版社比以前有着更好的条件去创作和出版图书,但是真正的精品却不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一方面认为有好书,一方面也同意精品太少。

  谈到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表示,现在的书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书要好很多倍,去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对我们的好作品的一种肯定。此外,政府也通过国家出版基金等方式,资助、推动更多好书出版。

  “之所以会有读者感觉好作品少了,也是由于现在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每天都有大量新书上架,很多作品读者根本来不及一一细看,从茫茫书海里找到适合每个人喜好的作品的难度大了。”谈及为什么读者会觉得好书难觅,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如是说。他表示,比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的图书太丰富了,而很多图书榜单、评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化成分,而读者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从书海里淘书。

  好作品需要共同努力

  作为出版人,黄书元坦言,如今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大概有30多万种,不可否认这么多的图书里面肯定会有一批垃圾。但他也表示,这并不代表好作品少了,只是这个分母更大了,读者的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好作品更需要读者用心去挖掘。

  “创作源头的浮躁是一个大问题。如今的时代大家都有点儿躁动,20岁的小作家躁动,就连80多岁的老作家也难免有些躁动。”王涛说。同时他认为,出版只是中间环节,不能把所有责任摊到出版,这是本末倒置。“但出版也有问题,出版的组织能力是很强的,过去一家社就可以组织辞源辞海等大工程以及汉译世界名著丛书,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王涛说。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对作家粗制滥造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呼吁作家梳理自己的经验,重新从新鲜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再进行思考、总结、梳理、提高,才有可能写出新的能够叫得响的作品。

  “这么多年,好作品的评判标准也在变。《哥德巴赫猜想》引领了一个报告文学的时代,而现在也有一些更好的作品,但没办法叫响。”何建明说。他认为,今天所谓的“叫得响”和过去完全不同,要满足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行,包含的东西很多,比如作品的时代特征、公众性、文化含量等,既有思想价值标准,也有艺术水准,同时还要考虑全球性。(朱烨洋 王玉梅)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首邑上城38号楼2单元902室 邮编:102600
手机:13641317931 电话:010-61219190 邮箱:bjhanmo@163.com
QQ:349689318 103199698 14143409
京ICP备1000821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