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出版动态
孙献涛:坚持做好书
时间:2012-10-22 23:14:33  来源:   作者:出版商务周报

   《舌尖上的中国》、《南明史》等畅销书的热销并未让孙献涛觉得满足,却成为他致力于下一个成功的新动力。这种谦虚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他多年来的从业经历,以及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不无关系。

  精彩语录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只有比别人好一点,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出版社合并为集团,有些出版人不做出版去融资,甚至还有出版集团去搞房地产、动漫产业等副业,这都有悖于出版人的本职责任。

  ·我们要坚持做好书,并强化自己的优势,我们的出版事业必将大有可为的。

  ·不论何时都应该积极融入到图书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中,一成不变的观念只会被市场所淘汰。

  
初见孙献涛,他雷厉风行、热情而健谈的活力形象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很难让人想到他已届知命之年。

  出版是新闻的延伸

  在孙献涛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两个阶段特别值得一提:一是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任《新京报》副总编辑期间,他参与并见证了《新京报》从一份不为人知的新报到权威纸媒的非凡历程;二是2011年1月至今,孙献涛调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担任该社总编辑、副社长。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集团主办的报纸,7年多的新闻媒体经历对孙献涛影响很大。现已调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孙献涛在谈及新闻从业经历对他的影响时说:“在我看来,报纸和出版是相通的,当代媒体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出版行业关注的焦点。譬如,当大家都在讨论经济危机时,我们出版人也会策划出版相关书籍。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我们出版图书的源头,是读者的需要。脱离读者需要的读物会被读者束之高阁。”

  “当然,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新闻关注的是事件的本身,而出版是对新闻进一步的延伸。这种延伸包括分析事件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这也是出版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孙献涛说。

  光明日报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是当时中国第一家由新闻单位主办的出版社。该社社长朱庆博士对出版社的定位表述很清晰:“光明日报使命和品牌在出版领域的延伸”;孙献涛将这一理念灵活地应用到了出版实践当中。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多年的新闻媒体的从业经历,让孙献涛练就了透过表象探究事物本质的分析能力,置身新闻潮头让他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孙献涛介绍说,目前光明日报出版社已经在三个领域有所作为:“第一是学术出版领域,这是我们社的重要领域,要长期紧抓不放。本社与教育部的高校社科中心签订了长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地方高校杰出青年学者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这类出版可能不能带来太大经济收益,但能够进一步打造光明社学术出版的品牌。”

  “学生课外阅读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主攻的第二大方向,但学生读物我们并不仅限于教参、教辅书籍。我们力争的是多出有营养、有质量的课外读物,比如朱庆发起创制的‘六角丛书’,就被中宣部点名表扬,这套书我们每年发行量达数千万册。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学生课外读物,同样符合光明社的进展方向和定位,这是我们既保持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学术论述优势,又结合市场需要而做出的有益探索。”
“第三大方面是畅销书领域。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光明日报出版社分出了部分精力投入到一些有特点的畅销书出版中,目前主要集中于严肃的文史类读物。”孙献涛介绍说:“这类图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光明日报出版社有着优秀的传统,也在新领域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但是孙献涛认为,他们的定位仍然不够清晰。他说:“其他很多出版社都在做这些,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出版市场立足和发展是我们长期思考的课题。”

  孙献涛认为,信息时代下,人人都是知识分子。即使有些人不喜欢看书,但是他们也会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比如网络。因此,大家想要了解什么,通过网络、媒体等免费的方式就可以获取,谁还愿意花钱买书看。“这是我们出版人做书面临的挑战。”孙献涛顿了顿,说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只有比别人好一点,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孙献涛结合自己作为图书策划人的具体工作阐述这一观点时说:“我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出身,而明史恰是我熟悉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策划出版了《南明史》。”
《南明史》是明史专家顾诚的遗著,作为顾诚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献涛跟师母聊天,他说能不能帮老师再把这本书出一下,因为很多人都在找这本书,可是这本书已经断档了。孙献涛深知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很快把出版这本书提上了议事日程。

  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复杂得多。孙献涛说,此次再版《南明史》,就希望能将它升级,尽量做得更好一点。“我是顾老师的学生,我了解他,也能接触到更多更深的资料和他的遗著,比如后来我们作为书的代序言的文章《我与明史》。类似的优势,我还是比别的出版人多一点,所以这本书反响不错。”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之前又有了《南明史》的成功出版经验,文史类作品自然成了他的首选。在忙于处理总编工作之余,孙献涛也抽空策划了不少文史方面的出版物,包括即将出版的“大师读史”系列、“焚书”和“藏书”系列。在此过程中,孙献涛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虽然现在出版行业不是很景气,充斥了很多急功近利的书,但是真正的好书还是有市场的。”

  此外,孙献涛现在正在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作者,积极寻求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和双赢。

  脚踏实地不盲从

  记者走进孙献涛的办公室,一眼看到两大摞足有半人高的稿件已经堆满了办公桌一侧,“这些稿子基本上两三天就要看完。”孙献涛说道。

  在谈及当今出版行业现状时,孙献涛认为,现在出版行业整体都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出版社合并为集团,有些出版人不做出版去融资,这显然是不对的。”孙献涛感慨道:“甚至还有出版集团去搞房地产、动漫产业等副业,这都有悖于出版人的本职责任。”

  面对学术图书市场存在着的鱼龙混杂等诸多问题,孙献涛说:“伪学术和假学术是学术出版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学术版块作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重要发展领域,我们是有出版底线的,对于那些误导读者、传播错误学术知识的图书,坚决不予以出版。”

  “越是处在混乱的时期,越要保持清醒、越要坚持做好。”针对目前出版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孙献涛说,“我们要坚持做好书,并强化自己的优势,我们的出版事业必将大有可为的。”

  畅想“光明”未来

  孙献涛构想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未来,首先要主抓学术图书、学生课外阅读和畅销书这三大种类。除此之外,目前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在着手做“学术电子出版”项目。这一项目所选作者主要针对一些从事社科研究的青年学者,如身在地方高校,却没有出版平台的青年学者。“这是顺应图书数字化出版潮流的一个新的尝试。”孙献涛认为,不论何时都应该积极融入到图书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中,一成不变的观念只会被市场所淘汰。

  针对学术出版在发挥基本职能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更加兼顾经济效益这一话题,孙献涛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学术图书的全数字化出版,而且多数是免费浏览,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但是出版社还是盈利的,除了一些图书还要付费外,作者出书是需要自费的。”孙献涛说:“这种出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规避了伪学术、假学术图书的出版,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对于我国学术出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10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出版社转企改制,真正进入到了市场环境中。虽然面对着比以往更大的存活和竞争压力,但孙献涛认为,转制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转制之前,我们算是《光明日报》的一个下属部门,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报告。转制后,我们有了实权,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我们的经营角色也灵活多了。此外,人事管理等制度也跟企业制度靠拢,执行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直接面对市场,我们的大局观和方向感也更加清晰。”

  “朱庆主抓整体的经营方向,以及进展数字化出版平台、参与国家文化进展建设。而我主抓选题的把关和文稿的终审,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版,就是我们共同努力协作的成果。”孙献涛说。新时期成功和成熟的出版机构都有着优秀的领导班子和明晰的分工,光明日报出版社业已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锻造出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

  在孙献涛的展望里,光明日报出版社要在新的发展机遇里,将产品线打造得更为清晰,并吸收更多优秀的出版人才,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团队的整体水平。

  对于从业经历丰富的孙献涛来说,踏入出版业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他对于这一事业表现出的执着与热情已经洋溢在一言一行之中。孙献涛说:“我涉足出版业才两年时间,不敢说自己已经很了解出版了,能做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我相信出版工作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并拥有长远回报的好职业。”(张桂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首邑上城38号楼2单元902室 邮编:102600
手机:13641317931 电话:010-61219190 邮箱:bjhanmo@163.com
QQ:349689318 103199698 14143409
京ICP备10008217号-9